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不造房子却影响了库哈斯的青年团体:唯一的建筑是我们的生活

一个存在了十二年、但从未真正造过房子的建筑团体,不仅在许多著名美术馆参加展览,还把整个世界作为工作空间与实验基地,其脑神经连接外太空,把资本主义作为头号敌人,扬言要推毁所有现代主义城市建筑。

 

他们构想了最早的互联网世界,并创生出“反建筑”的风格:通过迷幻的渲染图、拼贴画和影片,展现引人深思的反乌托邦愿景。他们的设计理念深刻影响了雷姆·库哈斯和伯纳德·屈米等建筑设计师,成为“二战”后建筑设计史上的一个神话。


他们是谁?


超级工作室(Superstudio)成员:阿道夫·纳塔利尼(Adolfo Natalini)、克里斯蒂亚诺·托拉尔多·迪·弗兰恰(Cristiano Toraldo di Francia)、吉安·皮耶罗·弗拉西内利(Gian Piero Frassinelli)、罗伯托·马格里斯(Roberto Magris)、亚历山德罗·马格里斯(Alessandro Magris)


建筑青年的超级构想


上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对未来科技的幻想与外太空的探索空前活跃。1966年,一群还是佛罗伦萨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展开了奇特的设想,提出要构思一个能阐述地球生命的模型。首先是阿道夫·纳塔利尼(Adolfo Natalini)和克里斯蒂亚诺·托拉尔多·迪弗兰恰(Cristiano Toraldo di Francia)组成了一个实验性建筑小组——“超级工作室”Superstudio,后来又发展为5人。从理论的构建、摄影和电影,到工业产品设计、日常工作运营,再到跨学科实践,比如将人类学引入建筑,工作室每个成员各有分工。


在1966年佛罗伦萨洪水发生之后,这群年轻人开始反思以消费主义为主导的社会现状。他们渴望以建筑学发动一场变革,而革命宣言就是“超建筑”这场展览。他们写道:“超建筑是超生产、超消费的建筑,对超市、超人和超级汽油消费进行超诱导。”


▲阿道夫·纳塔利尼在“超建筑”展览现场,1966,Jolly 2 画廊,皮斯托亚, ©Toraldo di Francia


这一年12月,在距离佛罗伦萨不远的皮斯托亚小镇,与另一个实验性建筑小组一起,通过纸上建筑研究,这个传奇的建筑团体正式亮相,并在此之后的10年间持续着他们以拼贴图像、storyboard、电影等为媒介的先锋性创作,展开了他们对资本大生产和大消费的无政府主义批判,助推了1968年的社会运动。


在这场展览中,“超级工作室”与Archizoom设计了许多充满波普色彩、奇形怪状的家具物件。但是,他们抽离了这些物件的特定功能与用途,赋予了其更多的使用性与可能性,以此让设计规避了“物的属性”的禁锢,突破了现代主义对于功能与理性的恪守。


▲超级工作室,《自画像》,1973,拼贴,©Toraldo di Francia


连续纪念物:反乌托邦的青春盛宴


或许因为“超级工作室”的草根性(既不是资产阶级也不是贵族),他们对于现有社会秩序作出了最极端的反叛,对资本主义及商品的拜物主义更是进行了革命性的思考与实践,以一场建筑设计的青春盛宴,质疑并试图瓦解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关系。


1968年是“超级工作室”思想转变的一个分水岭。他们找到了创作的基本元素——方格(grid)。他们认为纯粹、理性的方格可以形成一种“单一连续的氛围”,同时也传达平均的、无等级的观念,所以方格成为了他们之后包括《建筑直方图》、《连续的纪念碑》等多件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超级工作室,《建筑直方图》,1969,直方图砖,©Toraldo di Francia


他们最著名的项目之一《连续的纪念碑:完全城市化的建筑模型》,构建了跨越整个世界、甚至外太空的巨大网状结构,以曼哈顿被一矩形巨石穿透笼罩的图片拼贴作品最为著名。建筑在“超级工作室”看来是一种肯定人类拥有理性行事能力的方式,作品提出了反乌托邦的概念,同时带有讽刺意味地运用归谬法证明出“建筑能够改变世界”这一假设的局限性和荒谬性。


▲超级工作室,《连续的纪念碑(纳沃纳广场)》,1969,拼贴,来自超级工作室档案



▲超级工作室,《连续的纪念碑(On the Rocky Coast)》,1969,拼贴,来自超级工作室档案


在众多对乌托邦的批判性构想中,1972 年创作的项目是一个扁平的、无特色的网格——“超表面(Supersurface)”,带来了乐观色彩。“有点像是一个互联网的预先设想”,Cristiano Toraldo di Francia 说道:“我们想证明,建筑和设计也可以是哲学性的、理论性的,并可以激起新的意识讨论;我们会保持沉默去倾听来自我们身体的声音,我们会去倾听我们的心,我们的呼吸;我们会去观看我们是如何生活的。”



▲“超表面(Supersurface)”的拼贴作品


以1969年《连续的纪念碑》为故事内容,1971年开始小组投身于系列影片《基本行为》(The Fundamental Acts,1971-1973)的制作。“超级工作室”提出宣言“建筑从未触碰到我们生命中的重大和基础的主题,它总是处在边缘地带”。在《基本行为》中,分别就生命、教育、仪式、爱情、死亡等主题分篇章探讨建筑与人类行为的关系,试图追问生命与设计之间的联系,这一极具野心的尝试不仅展示了他们希望从人类学和建筑学层面重塑建筑范畴的探索。


▲超级工作室,《基本行为:教育》,1971,拼贴,©Toraldo di Francia


“建筑之于时间,如同盐之于水。”


1978年“超级工作室”以《罗特之妻》(The wife of Lot)和《泽诺的意识》(La coscienza di Zeno)(化自两部同名文学作品,其中《泽诺的意识》为意大利著名意识流小说,已出中文版)参加第38届威尼斯双年展,这两件作品也可视为该团体的思想结晶。



▲吉安·皮耶罗·弗拉西内利、克里斯蒂亚诺·托拉尔多·迪弗兰恰 、阿道夫·纳塔利尼与装置《罗特之妻》,威尼斯双年展,1978,© Toraldo di Francia


作品《罗特之妻》:一张长桌上陈列了五个锌盆,皆内置着小型的盐雕建筑(分别是金字塔、剧场、主教堂、凡尔赛宫以及柯布西耶的新精神宫)。桌面上方则安装着一个装水的倒金字塔容器,水经由管道逐一滴注在五个盐雕之上,显露出其内部结构。当盐雕全部溶解并滴入锌盆后,盐水会顺着预置的管道流入展示桌下的器皿之中。而这个器皿内部有一块解说性质的黄铜片,写道:“建筑之于时间,如同盐之于水。”同一年,超级工作室解散,而《罗特之妻》或许可以被视为他们建筑思想的最终写照以及解散宣言。


▲《超级工作室的今天和明天》,阿德里安·乔治根据“超级工作室:隐藏的建筑”创作的视觉作品,1971(《AD》杂志封面,1971年12月)


超级工作室在中国


2017年12月16日,“超级工作室 50年”展览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正式开展。这是“超级工作室”在亚洲地区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同时也是PSA“建筑与城市”展览和研究方向的年终大展。展览向中国的观众们呈现这一意大利传奇建筑小组自1966年成立伊始至八十年代初正式解散的整个职业生涯,共展出逾两百件装置、绘画、蒙太奇摄影、设计手稿、版画、出版物及影像系列作品。展期截至2018年3月11日。


▲PSA“超级工作室50年”布展现场


《超级工作室1966-1978:没有建筑的传奇建筑团体


泼先生联手国内人文图书品牌:拜德雅,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以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译介超级工作室意大利版典藏文献《超级工作室作1966-1978》一书,这是超级工作室在中国的第一次译介。这本书的编者,正是这次中国展览的策展人:加布里埃尔·马斯特里伊(Gabriele Mastrigli)。


▲策展人加布里埃尔·马斯特里伊(Gabriele Mastrigli)于“超级工作室50年”布展现场


全书是对超级工作室观念的一次系统梳理,同时收录从1966年到1978年的大量作品、摄影、档案等彩色图片,可谓一部建筑设计的灵感圣典。这些大多数从未实现的建筑设计,所要传达的就像超级工作室所宣称的: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建筑,只能是我们的生活


泼先生试图推动这本书的中文出版,并将限量制作,其中意义,恰如加布里埃尔·马斯特里伊所说:

“在建筑史上,如超级工作室的作品这般让书写和图像互为表里,且关系紧密是非常少见的。它的作品介于艺术,文学,科学和哲学之间,其建筑叙事看起来更像是自身价值观的载体。那些光怪陆离,反传统的作品(宣言,装置艺术,表演艺术,短篇故事,印刷品,方案,手工制品,设计品等等)不是他们在逃避所谓的建筑职责。相反的,这些作品代表的,不仅从历史角度而言是最前卫的建筑思维和行为,是漫长的前卫运动最后的篇章,也是一个历程:走过那些「理性区域」的建筑虽然从个人出发,却也显示出卓越的理性本质,透过对自身研究有系统的自我批判,揭示了建筑的意义及其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特别邀请了两位资深的意大利语译者加盟,他们是曾经留学意大利国立威尼斯大学的并从事建筑研究多年的徐明松老师,以及曾执教意大利国立威尼斯大学、现就职于台湾淡江大学意大利语系的倪安宇老师。


泼先生邀约致力于人文图书制作的新锐工作室:拜德雅,以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参与该书编辑与制作。由泼先生设计顾问、有着十年平面设计经验的设计师:陈靖山,负责书籍设计。按照设计师的建议,我们决定使用超级工作室最经典的视觉元素:方格,作为书籍帆布书袋的风格元素,除此之外,我们还计划特别制作方格笔记本作为这次众筹的纪念。



书籍预售价为486元/本,书籍尺寸:170mm*245mm,预计达650多页,精装制作,全彩印刷,基本上一页文字一页彩图,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超级工作室的创作和设计观念。此次,我们与专注书籍众筹的“书名号”网站合作,特别发起持续两个月的众筹活动,我们希望通过众筹找到300位志同道合的人,只要有300位读者能够参与,我们就可以买下意大利方的版权,并支付翻译费用,然后与出版社合作,努力实现这本书在中文世界的问世


识别二维码,进入众筹页面

(征集300位支持者一起做书)


为了感谢每一位支持者,我们特别制作了纪念品:帆布书袋(黑白两款)、方格笔记本(黑白两款)。纪念品均为限量制作,款式将跟着订单随机寄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惊喜。



半个世纪之后,当我们再回望“超级工作室”曾经的思想与作品时,会惊奇的发现他们的前瞻性与预知性。在作品《基本行为:生活(超表面)》中,“超级工作室”描绘了在一个均质的网格世界中,发达的科技足已满足人类的一切欲求。这个画面似乎喻示了我们目前所处的科技互联网世界,我们依赖且无法离开这个信息网络的世界。


从建筑到网络,从方格到网格,置身信息世界,我们需要属于自己的Superstudio,让我们一起创造中文的超级工作室!


一起做书,一起创造中文的超级工作室!


《超级工作室1966-1978:没有建筑的传奇建筑团体》

(限量制作,值得收藏!)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支持众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